
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元宵。 2月4日晚上, 《玉兔呈祥过大年 非遗迎春闹元宵》 2023年常州市“非遗闹元宵”金坛专场展演活动 在华罗庚纪念馆广场完美落幕。 精彩绝伦的非遗活动, 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朋友 前来打卡体会“非遗闹元宵”的节日氛围! 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常州市金坛区非遗保护中心、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常州市金坛区图书馆共同承办;金坛区舞蹈家协会、金坛区音乐家协会、金坛区戏曲家协会、金坛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协办。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省文旅厅副厅长钱钢,市文广旅局局长严俊,区领导陆秋明、朱霞、王艳红、叶琳、朱亚群参加活动。 2月3日晚上,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一行在东方盐湖城太极广场观看了非遗闹元宵东方盐湖城专场展演。 展演在嘹亮的打麦号子中拉开帷幕,一声声质朴的号子再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展现出了人与自然碰撞出的艺术之花,显露了劳动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与付出的汗水。舞中帆、刻纸女子舞、酒舞等节目更是将我区的非遗文化赋予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美的感受与历史的震撼。 巨村舞狮与铁水舞龙轮番上演,妙趣横生的狮子或低头不语、或翘首仰望、或摇头摆尾,用各种惟妙惟肖的模样向到来的观众表达”元宵“祝福,为观众带来无限欢乐,现场一片欢腾。 摸狮头,寓意健康幸福 铁水炸裂出漫天震撼绚丽的钢花,巨龙腾飞于灿烂流星之中,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引起了现场观众游客的阵阵赞叹。 2月4日上午,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一行前往直溪镇巨村观看了“庆丰收 闹元宵”巨龙出会活动。 随着热闹的锣鼓和鞭炮响起,巨村广场人山人海,数条巨龙在人海中穿梭,一个个精神饱满、身穿节日盛装的舞龙队员双手高举舞龙杆,伴着锣鼓声此起彼伏,一会儿跃起,一会儿旋转,一会儿摆尾,犹如畅游在霞光云海中,活灵活现,场面十分震撼。现场观看的群众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直溪巨龙起源于元末明初,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特长,故又称巨龙。巨村舞龙整场表演由“游龙”“串八卦阵” “ 翻小花” “ 翻花”“舞三步”“跪舞”“坐舞”“过仙桥”“罗汉盘龙”“长龙翻身”等18道程序组成,通过跳、钻、游、叠、戏、盘等基本套路和串阵、翻花等过渡动作,表现蛟龙腾渊的威武身影和风采。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巨村舞龙的主要艺术特征。 观看完巨龙出会活动后,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一行人调研了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非遗进盐湖城,参观了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大师工作室和古籍印刷厂。 东方盐湖城景区2022年被评定为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在东方盐湖城,参观了常州梳篦、乱针绣等非遗项目展位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大师工作室,参观了各式刻纸作品并与传承人亲切交流。 金坛刻纸是民间剪纸的一个派系,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兆群工作室收藏了清代以来的刻纸作品四万五千余件,是省文化厅首批示范工作室、省人社厅首批乡土人才示范工作室。 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在秉承金坛刻纸传统理念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的剪刻纸元素与时尚相结合,作品更具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意趣,数百件剪刻纸作品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或被收藏。 其中,由杨兆群策划、发起创作的史诗级剪纸长卷《大运河》,由大运河沿线省市的10位剪纸艺术家共同完成,长达99.97米,2019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认证,2020年又获得吉尼斯英国总部的认证。 (手机向右旋转观看) 《大运河》截取片段《龙城古运河》 在古籍印刷厂,观看了金坛雕版线装印刷技艺的流程,参观了藏书室。 金坛古籍印刷厂有限公司于2000年投入运营,作为金坛雕版线装印刷技艺的传承载体,致力于雕版印刷技艺和宣纸古籍印刷及精装复制。至今印刷复制了包括《中华再造善本》《十竹斋笺谱》《首都图书馆藏绘画珍赏》《清代扬州书画名家作品选》《八大山人书画精选》等各类古籍3000多种,其制品和技艺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同时,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书店等数十家出版单位建立和形成了常态合作联盟。 恢复运用饾版拱花技艺印制的 《十竹斋笺谱》 家族、师徒和群体并举的传承方式和活态的产业运营模式,使其技艺不断发扬光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春到人间人似玉,烧灯月下月如银。”2月4日晚上,随着虎虎生威的舞狮表演,《玉兔呈祥过大年 非遗迎春闹元宵》—2023年常州市“非遗闹元宵”金坛专场展演活动在华罗庚纪念馆广场拉开了帷幕。 文旅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等领导共同上台“上灯”开启启动仪式! 非遗表演《龙舞幸福中国年》、《调犟牛》、《金坛马灯》,戏曲《和和睦睦更美好》,歌曲《纸花谣》精彩纷呈,引得现场观众一片叫好声。 《龙舞幸福中国年》 《调犟牛》 《乾元观道教音乐》 《和和睦睦更美好》 《纸花谣》 展演活动结束后,李晓松一行人参观了非遗集市。 非遗公园是常州市金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传习研学基地+市场销售+集聚互动”的模式,依托金坛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空间,打造长三角的“非遗生态圈”江南精致文化产业园,建设非遗研学博览园,打造敞开集聚型非遗特色窗口。 非遗公园航拍图 在愚池公园徽派建筑群内建设完成了非遗研学馆与非遗展示馆,为传承人打造活态展示、传习培训、互动体验、产品展销的平台。非遗研学馆是以非遗传承基地为场所,开设各类非遗课程;“非遗集市”包含展示销售区和风情互动区等多个空间,选取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周边非遗旅游商品进行展示和销售。 非遗课堂 非遗集市 除了精彩的演出,现场的非遗展位、金沙小吃、猜灯谜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逛灯会 猜灯谜 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兼容众善,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2020年5月,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率先开创了常州市独立建制区级非遗保护中心的先例。截至2022年9月,我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4项,其中国家级非遗5项、省级非遗7项、市级非遗18项、区级非遗25项。 近年来,我区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企业、非遗展演闹新春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各镇街道布局设立非遗展厅和非遗创作基地,包括东方盐湖城刻纸展示馆、段玉裁实验小学刻纸培训基地、直溪小学龙舞传承基地等展览培训场所,为涵养非遗培植环境、培养金坛非遗传承人创造良好的条件,把非遗文化原先的“口口相传”变为多渠道传承。 调研组对我区在非遗项目传承保护、转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并要求我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同时增强非遗传承意识,不断拓宽传承方式,持续通过非遗表演进景区等渠道,创新展现形式,着力提高非遗资源利用率,让非遗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文稿:金坛区文旅局文化艺术科
照片:点点影视
编辑:芮小骏
审核:于华
"金坛文旅” 编辑整理。转载(图片、文字)请获得“金坛文旅”编辑部准许,并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金坛文旅” 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金坛文旅”,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